找到相关内容277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明清金刚经灵验记之研究

    文化公司,1990年5  月  冉云华: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论集》,台北:东初出版社,1990年8月  张勇:《研究》,台北:法鼓文化有限公司,1999年1月  童鹰:《金刚经大观》,湖北:...正藏》第33册,台北:新文丰出  版公司,1983年1月  知恩:《金刚经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卷上》,收录在  《正藏》第85册,台北:新文丰出版公司,1983年1月  翕:《梁朝...

    何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959660.html
  • 天台宗止观学说发展的历史过程

    《涅槃》之学”,“昙度受渊之《成实》,兼善《涅槃》、《法华》、《维摩》、《品》,亦为孝文所重。”(汤用彤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》)南方虽重义门而轻禅法,但在慧文之前,已有宝志、翕等人唱实相禅之先声。东阳傅翕()运用龙树四运推检之法,唱出一心二观、心具万行的诗偈。(《止观义例》卷上特举其独自诗二首:“独自精,其实离事名。三观一心融万品,荆棘丛林何处生?独自作,问我心中何作著,推检四运并无生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2560547.html
  • 论宝志和尚的形象

    。日下可怜双象马,两枝嫩桂久昌昌”。其中第三句《祖堂集》作者注云:“日下者,京都也。可怜者,好。双象马者,志公也”。《祖堂集》的这段记载,我们当然可以说是伪造的。但《祖堂集》是五代编成的,它依据...类似的事迹。如此多而生动显示预言谶语之神奇,即使在《高僧传?神异传》中也很少见。这据说和齐、梁的兴亡,当时人物的命运都颇有关系。把宝志事迹中上述二个特证结合起来,就可以明白他之所以成为六朝佛教史上...

    严耀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3061450.html
  • 唐五代禅宗修习的典籍——以敦煌写本《六祖坛经》为考察范围

    鸠摩罗什译,《正藏》第十四册,第五三九页下。  (3)小岛岱山,〈菩提达磨石碑碑文并参考资料〉,载《世界宗教研究》二OO一年一期,第一二七——一三四页。参考拙著,《研究》(台北:法鼓文化事业股份...思想(如其[一行三昧]的法门源于曼陀罗仙译《文殊般若经》,其作中引用了《品》、《金刚经》等),加上传[守一不移]的禅法(31)、智敏的《禅训》等中国禅僧的著述。神秀另参习了《璎珞经》、《大智度论》...

    张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1862540.html
  • 传世宝志禅偈考辨

    此外,《祖堂集》记达摩东游前,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谶语,有“日下可怜双象马”语,注云:“日下者;京都也。可怜者,好。双象马者,志公也。”由于《宝林传》卷七久佚,般若多罗的谶语已不可见,但《祖堂集》...至国,大王何不敬仰留住?’武帝曰:“未知此人,志在上乘,意趣冲远,凡情不测,因兹致谤,故不留耳。宝志曰:“王虽遇而不遇也。’武帝曰:‘何人?’宝志曰:‘此是传佛心,乃观音圣人乎。’王乃良久惊恨,即...

    贾晋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00263159.html
  • “《坛经》考”质疑——读胡适《坛经考之一》

    这样设想:居士固然没有资格领导僧尼,却不必不得正法。事实上,、宠居士等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很高,远非很多僧尼可比。此在家菩萨如果愿意,为何不可做一次维摩诘呢?再者,我们讨论的是作者的问题,而非得正法...相看,不敢答。时有荷泽寺小沙弥神会,年  始十三,答:“此之(按:‘之’当作‘是’。)佛之本源。”  师问:“云何是本源?”沙弥答曰:“本源者,诸佛本  性。”大师云:“我说无名无字,汝云何言佛性,...

    黄德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5163947.html
  • 略论禅宗的中国化特色

    汇合,便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禅风,齐梁之际的宝访与之禅,即已初露端倪。然由于禅家特重师承,认为“无师道终不成”(僧祗《关中出禅经序》),历史又进入了佛教模仿世俗封建宗法制而确立...“不知说(悦)生,不知恶死”,以“坐忘”来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(《庄子·宗师》),所谓“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(变),以游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365655.html
  • 试论佛教伦理的现代社会价值

    14]”的境界,在这种和谐无碍的境界中,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,人对自然不是征服者,而只是欣赏者、审美者。对于此,佛教认为人应有换位思维,多为自然万物考虑,从而达到真正和谐。在《指目录·》中就有...的发生。对于维护社会安宁却也有一定作用。  佛教伦理的制度层面,具体表现为佛教戒律,内容也是围绕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的原则建立的。戒律起源于印度佛教中规范僧团生活的需要。佛教有小乘的不同分派,戒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768913.html
  • 永嘉玄觉的山居禅观

    奇怪的事情。佛教在东土弘传的历程中,自然得与中国本土的文化相结合。东晋时的僧肇大师可谓善解般若性空之义者,连《高僧传》也称他为“秦人解空第一者”,更有人称他为“中国玄宗大师”;南朝的(相传为玄朗的...的戒律上来说,又有定业难转之说,因而玄觉特地指出:“有二比丘犯淫杀,波离萤光增罪结。维摩顿除疑,犹如赫日销霜雪。”[第五十七节]玄觉在这里引用了《维摩经·弟子品》中的典故:当时,有两个比丘因无心而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074084.html
  • 印光大师法语——因果篇

    之说,则人之得正命而死者,盖亦鲜矣。若欲出世,亦不须另起炉灶,但依佛之言教,对治烦恼习气,俾其净尽无余即已。虽身在俗境,不妨断惑证真,了生脱死,以进趣佛果。如西天之维摩居士,及此土之。(增广文钞...消灭,功德圆满,直至成佛而后已。众生常作恶因,欲免恶果。譬如当日避影,徒劳奔驰。每见无知愚人,稍作微善,即望福。一遇逆境,便谓作善获殃,无有因果。从兹退悔初心,反谤佛法。岂知报通三世,转变由心之奥旨乎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4876286.html